11月11日。這本是廣州一個平凡的日子,然而,現實空間的平靜,掩蓋不了虛擬空間莫名的緊張:公交和地鐵站臺上的輕廣告,無不用誇張的口吻和卡通式的濃墨重彩,指向某個特定的網址,內容儘是“雙十一”、全場“最低五折”、“秒殺”等字眼。而新聞媒體也在玩諧式地報道“有小伙子這天請假回家,盯媳婦防網購敗家”的新聞……原來,全國網商都在這天搞最低五折的“特賣場”,年輕人們、網蟲們和網購沾邊的人們,都在刷屏,享受網上購物的樂趣。
  站在傳統商家的立場上看待“雙十一購物狂歡節”,心態是複雜的。雖然也有實體商家跟風搞高折扣、延長銷售時間等,但是,對網商們“跨時空”的促銷和客流量,傳統商家只能目瞪口獃,扼腕輕嘆。所以,不久前,馬雲告訴總理,最近四年,每到“雙十一”全部商家和商品都打低折扣,網購量激增,去年11月11日凌晨的第一分鐘,就有1000萬人次上線搶購,一天的銷售額近200億元,今年估計要突破300億元……“這是傳統商業模式想都不敢想的場面。”李克強說:“你們創造了一個消費時點。”
  事實上,這些年,受到淘寶的壓力,其他如京東、騰訊、噹噹、凡客、易迅乃至蘇寧等電商,都卷入了戰團,在“雙十一”這天進行讓利促銷,累計下來,“雙十一”這一天,就成了每年電商們“華山論劍”的盛會,這一天過後,各自也會公佈自己的營業額,而各自在物流、電商平臺速度、服務質量等方面的極端承受情況,實際上也大白於公眾眼皮之下,電商之間的“嗆聲之戰”,也會延續數月……總之,一種與傳統商家業態截然兩樣的新型市場業態,正在對中國的消費市場,產生著深刻的影響。
  開放改革以來,很多舶來的或者民間節日的興盛,都與商家的推動息息相關,商家們都在不遺餘力營造著不同的“消費時點”,而由網商們推動起來的“雙十一網購狂歡節”,在現實世界中不顯山不露水,但在虛擬世界卻創造了令人不可企及的輝煌。凡是給人類的生活帶來深刻變革的經營模式,都是極具生命力的。電商在網絡上製造出來的特定“賣場”,已經令傳統的實體百貨業者感到無盡的壓力。馬雲不無自負地說:淘寶把這天打造成了“中國消費者日”,雖說似言過其實,卻又是現實的一種反映。
  廣州曾經有輝煌的百貨業,但卻在電商的打造方面,鮮見佳績,甚至連為其配套的物流業,也只是在“游擊”階段。據說,廣東是個上網者最多的省份,網民在電商網絡上的消費總量,也是全國首屈一指。但是,我們的電商營商環境和電商的發展環境,卻不是上佳的。事實上,新行業的發展,不一定要怎麼樣的優惠,只要讓人家能夠流暢地發展就行了。我們的城市,實際上缺乏一個適宜電商“迅發”的平臺。我們有所謂“世界工廠”的名聲,但卻不能在新經濟的平臺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,確實值得反思。有人希望馬雲把總部放到廣東來,極盡拉攏;但是,我們為什麼不讓自己的土壤,長出更多的馬雲呢?
  唐螂  (原標題:“網購狂歡節”帶來的業態刺激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n65pnedv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